元末明初始迁祖邵林保,祖籍浙江淳安,避祸改姓洪,后裔世居甘肃陇西、岷县和榆中 包家柯寨除了包氏,洪氏是第二大家族。据洪文亮先生《包家柯寨洪姓源流考略》一文载:从洪姓家藏明太祖朱元璋制书、家谱及祖辈传言来看,洪姓祖籍在浙江省淳安县武长村,始祖名叫邵林保,1336年生。1357年在徽州府侯总管下归附明军,作战勇敢,屡建奇功。先后参与鄱阳湖攻打陈友谅,守襄阳,征西蜀,戍贵州、重庆,下云南,攻定西王保保,远征漠北等战事,经历了元王朝覆灭及明王朝创建的全过程。明王朝为旌表其功,于洪武十七年拜充右所总旗赴京。当年7月21日钦除昭信校尉,巩昌卫中所世袭百户。明洪武25年5月11日,明太祖颁旨褒奖有功武职人员。邵林保因功获此殊荣。 我有幸在勋如先生处见到圣旨的复印件。其书体工整精致,令人赞叹不已。全文如下:“奉天承运皇帝制曰:昔者圣王之治天下也,必资威武以安黔黎,未尝专修文而不演武。朕特仿古制,设武职以卫治功。受斯任者,必忠以立身,仁以抚众,智以察微,防奸御侮,机无暇时。能此,责荣及前人,福延后嗣,而身家永昌矣。敬之勿怠。”在圣旨后面,又专文记述邵林保的戎马历程及战功。 朱元璋1368年登基到1398年驾崩,30年间功臣宿将多为其所诛杀,牵连罹祸者众多。特别是胡惟庸案和蓝玉案,受株连者达数万人之众,重者夷族,轻者流放。邵林保在卫国公邓愈麾下20年,在凉国公蓝玉、颖国公傅友德麾下15年。这样的层属关系,肯定在受株连之列。因此,当洪武26年2月,蓝玉因谋反罪被诛后,邵林保为了让子孙免祸,遂易姓为洪。“洪”是取朱元璋年号“洪武”的首字,这样把易姓与皇恩联系起来,可见其忠君之心。 644年,明朝灭亡。清军入关取而代之。清康熙年间,世居巩昌(今陇西)的洪姓后代,家道中衰。第十一代洪姓子孙分为三支,两支分别迁居岷县和榆中,而嫡传一支则携带“洪武制诰”、家谱于康熙25年(1686年)迁至宁远县(今武山)包家柯寨(今北顺村)定居。 悠悠岁月,时光之河悄悄流淌,龙川河川流不息,洪氏族人从包家柯寨走过了330多年的漫长岁月。如今,他们人丁兴旺,人才辈出。
|